高長明:水泥工業的未來一片美好
作者:王怡潔 來源:中國建材報
核心提示:據高長明預測,未來我國還將有七八年的保持水泥需求增長的空間,也就是到2020年之前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水泥市場的整體趨勢仍然是樂觀向上。
“作為一位從事水泥行業60年的老科技工程人員,我心里的確埋藏著一個中國夢,這就是中國要成為世界水泥強國的夢!”
在資深水泥專家高長明心中,他始終懷揣著這樣的夢想。雖已80歲高齡,但高長明仍然精力旺盛、思維敏捷。半個多世紀來,他時刻心系行業,時至今日還在為行業的健康發展出謀劃策。
此次采訪高長明,是想請教關于水泥產能過剩的問題。傳了幾個簡訊后,高長明欣然接受。電話那邊,這位老專家以樂觀的態度,描述著行業的美好愿景,勾勒著自己心中的中國夢。
產能利用率多少才算合理?
得知產能過剩這一采訪主題后,高長明便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我認為現在盡管有點過剩,但絕不是悲觀的、嚴重的、深度的、長期的、危機性的過剩,現在還處于比較樂觀的形勢。”
當然,高長明的判斷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依有據。
按照國際公認的準則(水泥產能年利用率的正常范圍為70%-80%),我國現今水泥工業的態勢應屬正常健康狀態。然而我國媒體以及行業內絕大多數的觀點都認為,我國水泥工業已身患產能嚴重過剩的頑疾,而且還處在惡性競爭、利潤下降、虧損擴大的邊緣,企業備受煎熬。兩種認知對同一對象的判別何以會相差如此懸殊?
其實,國內外長期生產經驗表明,水泥窯每年正常的運轉時間為300天~310天,即年運轉率為82%~85%。水泥窯的熟料產能實際上就是在這樣的滿負荷條件下確定的。為了賦予水泥窯對市場需求的波動一定彈性,因而對窯的產能年利用率往往設計為70%~80%。亦即在正常情況下,水泥窯本身就應該有20%~30%的富余能力(時間)來適應市場的需求。
在高長明看來,大家現在對這一國際準則有不同看法。“現在很多人認為產能利用率必須在85%或85%以上才算合理,假如在70%左右就算過剩,其實這樣的理解是不科學的。”
針對這一現象,高長明搜集整理了2006年~2011年世界水泥產量前20個國家的全國水泥產能利用率統計(除中國外),并從中看出,雖然各國受世界性金融危機的影響不盡相同,但是其平均值卻趨穩于73%左右。這是一個頗具代表性和說服力的數據,與國際公認的水泥產能利用率介于70%~80%之間均屬正常合理的經驗完全吻合。
同理,如果水泥產能利用率高于80%或85%則傾向于產能不足,供應偏緊:低于70%或65%則傾向于產能過剩,供大于求。
“實際上,我國產能利用率最低的時候是在2010年,只有68%。之后我國水泥產能利用率在逐年增加,今年會達到73%,明后年還會提高一到兩個百分點,將穩定在75%左右。”
通過高長明的分析,不難發現我國水泥的產能過剩只是個別地區的個別案例,水泥市場整體仍舊樂觀。
新增產能是否加劇過剩?
目前我國在建的水泥生產線有200多條,假使這些生產線未來全部投產,將釋放出約3億多噸的產能,難道這些新增產能不會導致過剩加劇嗎?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也是很多人認為產能過剩會更為嚴重的依據。
而在高長明看來,這些新增產能不僅不會造成過剩加劇,反而還會促使落后生產線的淘汰。
“在水泥行業,分兩種類型的企業。一種是真正做事業的大企業,想要在市場站住腳,比如中國建材、中國中材、海螺、山水、華新、華潤等,這些大企業不吭不響,一條線接著一條線地在建。此外,還有一些落后的水泥生產線,他們的聲音則是傾向嚴重過剩,他們寄希望于停建新的生產線,以保自己能夠生存下去。”
一個事實是,當前大家都在趕末班車,于是這兩年很多企業都在拼命地建生產線,以此抓住最后的時機。
高長明認為,很多行業人士僅僅關注200多條新建生產線全部釋放產能后將產生的過剩現象,而忽略了目前我們還有3億多噸落后產能的現狀。
反之,假如這3億多噸的落后產能全部淘汰,將會與新增產能形成等量置換,又何來“過剩”這一說呢?
“因此,當務之急應是淘汰這些落后產能,而有些地方仍想保護這些落后水泥廠,這樣一來,再加上新增產能,今后只能面臨賠錢干的局面。”高長明感嘆道,“立窯當初能夠大范圍的淘汰,正是因為新型干法生產線的陸續建立,而這次淘汰當前3億多噸落后產能,也要靠新增先進生產線的建立。”
據高長明預測,未來我國還將有七八年的保持水泥需求增長的空間,也就是到2020年之前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水泥市場的整體趨勢仍然是樂觀向上。
市場、企業如何相互輝映?
其實,國家早在幾年前就頒布了遏制新增水泥產能的相關文件,但執行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在高長明心中,始終認為,市場機制的調節才能解決產能過剩問題。通過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調節模式才能有利于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市場有一定的自我調節修復能力,通俗地說,市場會管住產能過剩的問題。比如,投機性的盲目投資肯定會虧損,市場會給這些投資者以教訓,因此,我們要相信市場。”
在高長明看來,現階段我國計劃經濟的殘余還有存在。如果片面根據政府官員對市場的判斷就會增加投資的風險性。而對真正做投資的人來說,還是要理性地分析市場形勢。
“在近十幾年之內,水泥行業的利潤雖有高有低,但總體來講,水泥在重化工行業(鋼鐵、有色金屬、煤炭等)里,一直處于有利緊密的局勢,水泥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為什么還在不斷地建水泥生產線,是因為市場需求不斷增加,投資仍然有利可圖。”
企業,作為最重要的市場主體,其生產和經營活動直接關系著整個市場經濟的發展。而在水泥行業,行業集中度較低則是一大詬病。
具體說來,目前水泥行業中前10家大企業產量占整個行業的26%左右,離2015年水泥行業大企業集中度達到35%的目標還相距甚遠。行業集中度不夠,就會影響整個水泥市場的秩序,行業不夠不規范,惡性競爭、假冒偽劣事件時有發生,導致大型水泥企業對于市場的控制能力、對市場價格話語權的控制力較差。
而在面對水泥產能過剩時,領軍企業尤其要扛起大旗,發揮主觀能動性,帶領中小企業,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對高長明來說,大企業所要做的則是整合重組,真正建立市場集中度。“市場會把落后生產力淘汰掉,而那些競爭力差的企業也會慢慢被大企業所兼并,等到行業集中度提高以后,市場競爭力也隨之提高,而且不會出現惡性競爭。”
在與高長明的交談中,他字里行間都透露著對水泥工業的熱忱和樂觀積極的態度。他特別寄厚望于年輕一代的企業家和水泥科技工作者。“他們才是我國水泥工業由大變強的希望和實力的發動機。”
高長明把一輩子都奉獻給了他深深熱愛的水泥工業,而這半個多世紀的坎坷追求,也未曾動搖他摯愛水泥的心。
一個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只要人們能夠實實在在、一點一滴去做,相信收獲的季節絕不會冷落那些潛心創造和努力追求的人。這就是高長明的人生信條。
“我深信,深藏在我心中半個多世紀的水泥強國夢,再經歷我國全體水泥同仁15年左右的奮斗與創新一定能夠馬到成功,好夢成真!我的中國夢一定能實現!”
高長明的中國夢,也就是中國水泥工業的強國之夢。有如高長明這樣老一輩水泥工作者的攻堅克難以及年輕一代的飽滿熱情,相信我國水泥工業的未來將一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