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認心態的危險后果
發布日期:2013-12-04
作者:羅恩·阿什克納斯
偉大的領導人在談論事情時,就事論事。換句話說,他們專注在事實上,無論事實有多么令人不快或不舒服,然后想清楚究竟應該怎么辦。相反地,低效的領導人有時候會避免明確的事實真相,辯論數據的有效性,拖延艱難的決定。
要批評無法面對事實的領導人雖然很容易,但其實,在某些時候,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有類似的否認行為,甚至經常自己都沒有覺察到。這是我們人類要對付困難情境時,最常見的防衛機制當中的一項。這也是“悲傷的五大階段”(five stages of grief)中的第一個階段。目前已經很有名的“悲傷的五大階段”,是由瑞士心理分析學家伊麗莎白·庫伯勒·羅絲(Elisabeth Kübler-Ross)提出。在這第一個階段里,她觀察到許多人聽說自己得了病,即將不久于人世時的反應,就是否認他們有任何的問題。當然,這是個極端的例子,不過許多商業情境也會引發類似的否認。接下來就是兩個簡短的例子:
一家大型的自然資源公司收購了一家規模較小的競爭廠家,宣布要在一年之內關閉幾座產量偏低的礦場。六個月之后,這家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拜訪這些礦場,協助安排接下來的過渡時期。他很驚訝地發現,這些礦場都還沒有開始相關的規劃。當他詢問礦場的領導團隊,他們回答說:“之前我們就聽說過這樣的說法,可是我們為公司生產這么多礦砂,公司不可能關閉我們的礦場。”
一家制藥公司的高管團隊很早之前就清楚知道,公司某一項藥物即將失去專利權,而這會大幅減少未來一年的營收。即使缺乏足夠的新產品來彌補這些損失,經營團隊仍拖延做出相應的降低成本決定,每一位經理人都說他們的員工是不可或缺的。
在所有組織的各個層級里,都有許多類似的故事。就在前幾天,我跟一位25歲的財務分析師談話,她說她部門的產品變得越來越像一般的大宗商品,可能就要被出售或是被淘汰,所以她目前正在找工作。當我問她其余同事對此如何反應時,她說,“他們認為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所以大多數人什么事都沒做。”
這個例子引發了有關否認心態的一個重要觀點:你比較容易看出別人的否認心態,但卻看不到自己的這種心態。這表示通常需要靠團隊的力量,才能克服否認心態。即使是心胸最開闊和誠實的經理人,偶爾都會只聽自己想聽的信息,以他們自己想要的方式詮釋事物,而不是了解事物的真象。正因如此,真正優秀的經理人所看重的部屬和同事,不會害怕帶給他們壞消息,而會告訴他們事實,并且協助他們除去自己沒有意識到的否認機制。
鑒于這些微妙的心理動態變化,下列有兩項值得牢記的原則,以便讓你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以及和同事的合作當中,處理“否認”這項議題:
別假設大家都跟你一樣,用相同的觀點看這個世界。事實和數據通常都能讓人自行詮釋,人們采用不同的基本標準,來決定他們如何分析那些資料。基于過去的經驗、人格特質,以及對于不放心的容忍程度,我們都會強調某些事項,忽視其他事項。正因如此,前面那位財務分析師會認為,她看到了她部門未來的“不祥之兆”,而其他成員卻有不一樣的看法。
讓困難的議題公開。由于有這些不一樣的詮釋,你應該要設法促成和鼓勵對話,特別是當復雜議題都擺到臺面上時。雖然否認的情形還是有可能發生,但當團隊能夠從多元的角度觀察情勢、挑戰基本的假設、最后更清楚了解所有情況之后,就比較不可能會出現否認行為。偉大的領導人確實不太會陷入對于真相事實的否認狀態,但他們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常常是因為他們從自己團隊那里獲得了許多協助。
所以,沒錯,大多數的組織里的確有否認的現象,這造成了決策拖延與不適當的決定、不正確或者誤導的溝通,以及許多其他妨礙正常運作的結果。不過,重要的是要牢記,“否認”是人類面對焦慮情境時的一種自然反應,正因如此,團隊成員彼此協助看清事實真象才會如此重要。